logstash采集日志的时间格式探微
logstash的时间格式问题,是一个老大难,当然,这种难往往来自于那种日志输出不规范的情况,尤其是时间戳,各种各样的,最终来到配置这一环节的时候,就要费很大的劲儿来调配这个东东。
所以,在立项新项目的时候,首先就需要约束好日志的格式,严格按照日志规范来走。
本文就来整理一下在配置logstash的时候,遇到时间格式的问题,所需要用到的,注意到的配置细节。
# 1,Date Filter 插件
日期过滤器 (opens new window)用于分析字段中的日期,然后使用该日期或时间戳作为事件的logstash时间戳。
# 2,配置项
该插件支持以下配置选项:
Setting | Input type | Required | Default |
---|---|---|---|
locale | string | No | No |
match | array | No | [] |
tag_on_failure | array | No | ["_dateparsefailure"] |
target | string | No | "@timestamp" |
timezone | string | No | No |
接下来逐一详解各配置含义。
# 1,locate
值类型是字符串,这个设置没有默认值。使用IETF-BCP47或POSIX语言标记指定用于日期分析的区域设置。 简单的例子是en,美国的BCP47或者en_US的POSIX。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设置语言环境来解析月份名称(MMM模式)和星期几名称(EEE模式)。如果未指定,则将使用平台默认值,但对于非英文平台默认情况下,英文解析器也将用作回退机制。
# 2,match
用于配置具体的匹配内容规则,前半部分内容表示匹配实际日志当中的时间戳的名称,后半部分则用于匹配实际日志当中的时间戳格式,这个地方是整条配置的核心内容,如果此处规则匹配是无效的,则生成后的日志时间戳将会被读取的时间替代。
这里列出一些常见的日志中时间格式的匹配规则,亲测可以直接放到实际中使用:
时间戳 | match |
---|---|
2018-06-01T01:23:05+08:00 | yyyy-MM-dd'T'HH:mm:ss+08:00 |
2018-06-01T01:23:05Z | yyyy-MM-dd'T'HH:mm:ssZ |
Jun 07 2018 01:23:05 | MMM dd yyyy HH:mm:ss (注: locale => "en") |
Jun 7 2018 01:23:05 | MMM d yyyy HH:mm:ss (注: locale => "en") |
1529122935988 | UNIX_MS |
1529122935 | UNIX |
这块儿内容在最后会专门用实际例子进行说明。
date插件支持五种时间格式
ISO8601
属于标准格式,类似"2018-06-17T03:44:01.103Z"
这样的格式。具体Z后面可以有"08:00"
也可以没有,".103"
这个也可以没有。常用场景里来说,Nginx
的log_format
配置里就可以使用$time_iso8601
变量来记录请求时间成这种格式。UNIX
UNIX 时间戳格式,记录的是从 1970 年起始至今的总秒数。Squid 的默认日志格式中就使用了这种格式。UNIX_MS
这个时间戳则是从 1970 年起始至今的总毫秒数。据我所知,JavaScript 里经常使用这个时间格式。TAI64N
TAI64N 格式比较少见,是这个样子的:@4000000052f88ea32489532c。我目前只知道常见应用中,qmail 会用这个格式。Joda-Time 库
Logstash 内部使用了 Java 的 Joda时间库 (opens new window)来作时间处理。所以我们可以使用Joda库所支持的时间格式来作具体定义。
时间戳详解
用于解析日期和时间文本的语法使用字母来指示时间值(月,分等)的类型,以及重复的字母来表示该值的形式(2位月份,全月份名称等)。以下是可用于解析日期和时间的内容:
y
(year)yyyy #全年号码。 例如:2015。 yy #两位数年份。 例如:2015年的15。
1
2M
(month of the year)M #最小数字月份。 例如:1 for January and 12 for December.。 MM #两位数月份。 如果需要,填充零。 例如:01 for January and 12 for Decembe MMM #缩短的月份文本。 例如: Jan for January。 注意:使用的语言取决于您的语言环境。 请参阅区域设置以了解如何更改语言。 MMMM #全月文本,例如:January。 注意:使用的语言取决于您的语言环境。
1
2
3
4d
(day of the month)d #最少数字的一天。 例如:1月份的第一天1。 dd #两位数的日子,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填零.例如:01 for the 1st of the month。
1
2H
(hour of the day (24-hour clock))H #最小数字小时。 例如:0表示午夜。 HH #两位数小时,如果需要填零。 例如:午夜00。
1
2m
(minutes of the hour (60 minutes per hour))m #最小的数字分钟。 例如:0。 mm #两位数分钟,如果需要填零。 例如:00。
1
2s
(seconds of the minute (60 seconds per minute) )s #最小数字秒。 例如:0。 ss #两位数字,如果需要填零。 例如:00。
1
2S
秒的小数部分最大精度是毫秒(SSS)。 除此之外,零附加。S #十分之一秒。例如:0为亚秒值012 SS #百分之一秒 例如:01为亚秒值01 SSS #千分之一秒 例如:012为亚秒值012
1
2
3Z 时区偏移或身份
Z #时区偏移,结构为HHmm(Zulu/UTC的小时和分钟偏移量)。例如:-0700。 ZZ #时区偏移结构为HH:mm(小时偏移和分钟偏移之间的冒号)。 例如:-07:00。 ZZZ #时区身份。 例如:America/Los_Angeles。 注意:有效的ID在列表中列出http://joda-time.sourceforge.net/timezones.html
1
2
3
其他不常用的就不再详录了,诸上之外的,可参考:http://www.joda.org/joda-time/key_format.html
# 3,tag_on_failure
如果匹配失败,将值附加到tag字段,字段值为 _dateparsefailure
,有时候我们在kibana当中看到日志会有这个字段,那么不用多想了,一定是时间格式匹配失败了,需要重新检查上边的match配置解析是否正确。
# 4,target
将匹配的时间戳存储到给定的目标字段中。如果未提供,则默认更新事件的@timestamp字段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用的配置如下:
filter {
date {
match => [ "timestamp" , "dd/MMM/YYYY:HH:mm:ss Z", "UNIX", "yyyy-MM-dd HH:mm:ss", "dd-MMM-yyyy HH:mm:ss" ]
target => "@timestamp"
}
}
2
3
4
5
6
此处配置的意思是,match对原始日志时间格式进行解析,解析之后,存储到下边定义的target定义的字段中,一般这个字段肯定是 @timestamp
,而又因为默认字段就是@timestamp
,因此这个字段可以省略,配置如下,效果一样。
filter {
date {
match => [ "timestamp" , "dd/MMM/YYYY:HH:mm:ss Z", "UNIX", "yyyy-MM-dd HH:mm:ss", "dd-MMM-yyyy HH:mm:ss" ]
}
}
2
3
4
5
# 5,timezone
当需要配置的date里面没有时区信息,而且不是UTC时间,需要设置timezone参数。
比如匹配北京时间 "2018-06-18 11:10:00"
,则需要设置
date { match => ["logdate", "yyyy-MM-dd HH:mm:ss"] timezone => "Asia/Chongqing"}
- 东八区
Standard Offset | Canonical ID | Aliases |
---|---|---|
+08:00 | Asia/Chongqing | Asia/Chungking |
+08:00 | Asia/Hong_Kong | Hongkong |
+08:00 | Asia/Shanghai | PRC |
附: timezone列表 (opens new window)
# 3,几个解析实战(重点)
# 1,标准格式ISO8601
如果日志的格式是如上说明的这种标准格式,那么这种日志出来是最省事儿的,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解析,直接拿来使用即可,最常见的案例就是NGINX的日志了。
# 1,原始日志。
一般情况下,我们会把NGINX日志json化,关于时间戳的配置,都是这样:
"@timestamp":"$time_iso8601"
然后输出的日志如下:
{"@timestamp":"2019-10-12T21:57:40+08:00","host":"172.16.241.250","request_method": "GET", "clientip":"42.236.99.65","size":26977,"responsetime":0.258,"upstreamtime":"0.258","upstreamhost":"unix:/tmp/php-cgi.sock","http_host":"wiki.eryajf.net","url":"/index.php","xff":"-","referer":"http://wiki.eryajf.net/pages/2217.html","agent":"Mozilla/5.0 (Windows NT 6.1; WOW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50.4.2661.102 Safari/537.36; 360Spider","status":"200"}
那么这种日志,就不需要添加data插件进行解析,刨除其他特殊解析之外,直接进行输入输出即可,测试效果如下。
# 2,配置文件。
此时可用如下配置文件:
input {
file {
path => ["/data/log/test.log"]
codec => "json"
}
}
output {
stdout {
codec => rubydebug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# 3,测试效果。
此时利用rubydebug,查看控制台输出效果:
$ /usr/share/logstash/bin/logstash -f /usr/share/logstash/test.conf
。。。。。。
打印信息忽略
。。。。。。
{
"referer" => "http://wiki.eryajf.net/pages/2217.html",
"host" => "172.16.241.250",
"agent" => "Mozilla/5.0 (Windows NT 6.1; WOW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50.4.2661.102 Safari/537.36; 360Spider",
"@timestamp" => 2019-10-12T13:57:40.000Z,
"xff" => "-",
"clientip" => "42.236.99.65",
"url" => "/index.php",
"upstreamtime" => "0.258",
"path" => "/data/log/test.log",
"size" => 26977,
"http_host" => "wiki.eryajf.net",
"@version" => "1",
"status" => "200",
"request_method" => "GET",
"responsetime" => 0.258,
"upstreamhost" => "unix:/tmp/php-cgi.sock"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此时可以看到,我们没有针对原始日志进行任何解析操作,原始日志中的@timestamp
字段就自动被logstash识别作为了日志的@timestamp
,非常方便便捷,而且在这一层也少了解析的步骤,对logstash负载是大有好处的,因此我们鼓励开发者使用这种标准格式进行日志的输出打印,当这成为一个标准之后,一切就显得优雅了。
# 2,带 T
模式。
我也不知道这种日志具体的格式名称,总之它的特征就是在时间戳里边有一个 T
,这个T
并不代表任何含义,仅仅作为一个时间戳隔离的无含义字段,因此我们在解析的时候,也可以将其无含义对待,直接套用即可。
# 1,原始日志。
这个一般是开发者定义时间格式,然后输出的日志如下:
{"timestamp":"2019-10-10T15:37:08+08:00","level":"info","message":"这是一条测试日志"}
套用上边表格里边的内容,直接引用后边的match配置即可。
# 2,配置文件。
此时可用如下配置文件:
input {
file {
path => ["/data/log/test.log"]
codec => "json"
}
}
filter {
date {
# 直接将T作为一个占位符,后边的时间也是,不过可以用Z代替
match => [ "timestamp" , "yyyy-MM-dd'T'HH:mm:ss+08:00" ]
}
}
output {
stdout {
codec => rubydebug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# 3,测试效果。
此时利用rubydebug,查看控制台输出效果:
$ /usr/share/logstash/bin/logstash -f /usr/share/logstash/test.conf
。。。。。。
打印信息忽略
。。。。。。
{
"@version" => "1",
"path" => "/data/log/test.log",
"host" => "localhost.localdomain",
"level" => "info",
"timestamp" => "2019-10-10T15:37:08+08:00",
"@timestamp" => 2019-10-10T07:37:08.000Z,
"message" => "这是一条测试日志"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生产当中,如果日志格式与上边例子一致,那么配置也是可以直接复用的,如果有出入,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殊配置。
# 3,业务日志。
有一些应用的日志,或者业务的日志,时间格式极其不标准,各有各的想法,各有各的的模样,就像西游记里边长的各色各样的小妖一般,这种的处理起来就有点棘手了,需要借助于grok插件来进行处理。
# 1,原始日志。
这种就千奇百怪了,这里举一个例子,算是抛砖引玉,遇到一些相对特殊的,可以自行匹配转换,输出的日志如下:
[2019-09-17 17:35:30] ---.INFO: ===:{"code":0,"msg":"","nowTime":1565948130,"data":0}
# 2,配置文件。
此时可用如下配置文件:
input {
file {
path => ["/data/log/test.log"]
codec => "json"
}
}
filter {
grok {
match => [ "message", "\[%{YEAR:year}-%{MONTHNUM:month}-%{MONTHDAY:day} %{TIME:time}\]%{GREEDYDATA}"]
add_field => { "timestamp" => "%{year}-%{month}-%{day} %{time}" }
remove_field => [ "day", "month", "year", "time"]
}
date {
match => [ "timestamp" , "dd/MMM/YYYY:HH:mm:ss Z", "UNIX", "yyyy-MM-dd HH:mm:ss", "dd-MMM-yyyy HH:mm:ss" ]
target => "@timestamp"
remove_field => "timestamp"
}
}
output {
stdout {
codec => rubydebug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说明,这个地方,有必要用我个人理解到的,进行一下讲解,很多人都在分享着各种各样的配置,几乎从来没有人用通俗的话讲配置解析一下,而这样的事儿,恰恰又是我喜欢做的,因为这样在别人看到这里的时候,会更加容易有真实的收获。
grok
将非结构化事件数据分析到字段中。 这个工具非常适用于系统日志,Apache和其他网络服务器日志,MySQL日志,以及通常为人类而不是计算机消耗的任何日志格式。
match
这个概念不必介绍了,但是内部的意思值得说明一下,表示将整条日志放入到message这一字段中,其中,时间戳逐个匹配,匹配到的赋值给
"day", "month", "year", "time"
。add_field
添加一个字段timestamp,来承接刚刚解析的时间戳。即将
"day", "month", "year", "time"
赋值g诶timestamp。remove_field
当解析到的字段已经赋值给了新的字段,那么原来解析到的
"day", "month", "year", "time"
就可以丢掉了。
date
再往下就比较熟悉了,不必多介绍了,也是本文一直在讲解的内容。
# 3,测试效果。
此时利用rubydebug,查看控制台输出效果:
$ /usr/share/logstash/bin/logstash -f /usr/share/logstash/test.conf
。。。。。。
打印信息忽略
。。。。。。
{
"@version" => "1",
"host" => "localhost.localdomain",
"message" => "[2019-09-17 17:35:30] ---.INFO: ===:{\"code\":0,\"msg\":\"\",\"nowTime\":1565948130,\"data\":0}",
"path" => "/data/log/test.log",
"@timestamp" => 2019-09-17T09:35:30.000Z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这里的输出中,我们可以清晰看到,timestamp
输出的时间,与原始日志中的时间是一致的,而且没有_dateparsefailure
这个出现,说明解析规则是成功的。
# 4,系统日志message。
有时候可能还需要采集系统的message日志,用于记录一些与系统相关的日志记录。
# 1,原始日志。
Linux系统日志输出如下:
Oct 10 23:01:01 localhost systemd: Starting Session 9 of user root.
# 2,配置文件。
此时可用如下配置文件:
input {
file {
path => ["/data/log/test.log"]
}
}
filter {
grok {
match => {"message" => "%{SYSLOGLINE}"}
}
date {
match => ["timestamp","MMM dd HH:mm:ss"]
}
mutate {
remove_field => ["timestamp"]
}
}
output {
stdout {
codec => rubydebug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# 3,测试效果。
此时利用rubydebug,查看控制台输出效果:
$ /usr/share/logstash/bin/logstash -f /usr/share/logstash/test.conf
。。。。。。
打印信息忽略
。。。。。。
{
"message" => [
[0] "Oct 10 23:01:01 localhost systemd: Starting Session 9 of user root.",
[1] "Starting Session 9 of user root."
],
"program" => "systemd",
"path" => "/data/log/test.log",
"@timestamp" => 2019-10-10T15:01:01.000Z,
"host" => "localhost.localdomain",
"@version" => "1",
"logsource" => "localhost"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这个配置,是借助于elk已经给出的一个插件 %{SYSLOGLINE}
来完成,配置起来还是比较简便的。
好了,实际生产中实战的例子就举这么几个吧,常规的基本上都可用,如有其它比较特殊的,那么结合grok进行匹配即可。
# 4,时区问题
很多中国用户经常提一个问题:为什么 @timestamp
比我们早了 8 个小时?怎么修改成北京时间?
其实,Elasticsearch 内部(有相当多的软件,都是),对时间类型字段,是统一采用 UTC 时间,存成 long 长整形数据的!对日志统一采用 UTC 时间存储,是国际安全/运维界的一个通识——欧美公司的服务器普遍广泛分布在多个时区里——不像中国,地域横跨五个时区却只用北京时间。
对于页面查看,ELK 的解决方案是在 Kibana 上,读取浏览器的当前时区,然后在页面上转换时间内容的显示。
所以,建议大家接受这种设定。否则,即便你用 .getLocalTime 修改,也还要面临在 Kibana 上反过去修改,以及 Elasticsearch 原有的 ["now-1h" TO "now"] 这种方便的搜索语句无法正常使用的尴尬。